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文化馆   >   正文

【弘扬伟大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安精神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6-13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产生背景】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内涵】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故事分享】

故事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延安县的同志们,始终牢记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虚夸,不掩饰,深受群众爱戴。每年春耕季节,延安县的干部都纷纷深入到农村,不是去发号施令,也不是检查春耕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深入到每个老百姓家里,看他们春耕生产有没有困难?发现群众的困难及时解决,具体帮助。

当时的延安县既有老户,也有新户,生产劳力和春耕准备各不一,下乡的干部发现部分群众粮食不够吃,主动帮助在群众中调剂,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发现部分群众耕种没有籽种或籽种不够,及时帮助互相借用;发现部分群众有畜力,没劳力,及时组织劳力和畜力的换工或互助,帮助群众尽量减少和避免人力、畜力的浪费;发现农具不足的及时发放农贷,帮助群众提高生产力;发现群众中有情绪或矛盾的,及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解决矛盾。他们把解决群众问题放在一切工作之首,做到不误农时。群众看到县、乡干部风尘仆仆,走乡串户,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春耕困难,体恤民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性和生产热情自然就高涨起来,有些群众还主动请缨超额完成任务。

1941年,延安县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边区政府给延安县的征粮任务也比上年多,但在秋季征粮开始时,有些党员干部产生畏难情绪,担心公粮任务完成后,会影响群众生活。

延安县委书记王丕年在下乡时,也听到河庄坪乡个别群众说:“今年公粮征收后,明年连米汤也喝不上了。”王丕年认为,作为县委书记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关心群众利益,两者不能偏废。于是,他亲自到河庄坪乡的几个村调查研究,以便搞清楚完成公粮后是否影响群众生活。他逐门逐户进行调研,每户人口多少?共收粮食多少?应缴公粮多少?剩余多少?他又算了一笔账,河庄坪村共收获粮食4000石,折合成细米为2400石,征收公粮664石,占全部收获量的27%,除个别新来的移民外,并不会影响群众的生活。

王丕年主动将了解的情况公布于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结果几个收成较好的户,还主动报名多缴了部分公粮。同时得知:征收公粮数量是本村征粮委员会通过调查研究,经过群众会议讨论确定的,基本公平合理。他给西北局写了一个情况报告。报告的结论是:“1941年延安县公粮任务比以往有所增加,农民负担多了一些。但是,救国公粮征收以后,并不会像有的人讲的会影响群众生活,农民在公粮征收后还有剩余粮,不但可以维持生活,生产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毛泽东感慨地说:“延安县的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

1943年《解放日报》发表的《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的社论中,称赞延安县的同志们“认清了边区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积极领导了群众和机关部队的生产事业,不保守,不空谈,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就有创造精神;还有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而毫无官僚主义习气;艰苦卓绝,对党对事业报有无限忠心。”

故事二:朱德的毛毯

1942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朱德睡的土炕上,铺的灰布棉褥子已经缝补过多次了,一张狗皮褥子上面的毛也快磨光了。于是,警卫员等到部队换发被服的时间,向朱总司令建议换条新的褥子。可朱德却说:“现在我们的条件差,棉花很缺,我的褥子还可以用,咱们把褥子里的棉花取出,再换些麦草秸装进去,这样不就又松软又暖和了吗?”警卫员只好照朱总司令想的办法做,用他的津贴买了些麦草秸装进去,重新缝补好。朱总司令就睡在麦草秸铺设的褥子上过冬春节刚过不久,警卫员烧炕时,由于放的柴火多了点,就把麦草褥子烤着了,烧开几个大洞,连狗皮褥子也烤焦了。借此机会,警卫员再次请求朱总司令换条新的。但朱德还是不肯答应。他说: “现在敌人封锁我们,用一尺布也要花很大代价,我们能节省就节省,我的褥子还能将就用……度过这段困难就好了。”

就这样,朱总司令一直睡在麦草秸的褥子上,直到1943年底,大生产运动后期,边区经济条件好转,才将那条麦草秸褥子更换了。朱总司令这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使他身边的战士深为感动,大家纷纷效仿,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成了延安时期党政军民的传家宝。

【时代意义】

习近平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延安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二,加强延安精神教育,特别是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对全面提高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弘扬延安精神,能够不断提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鞭策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向前,奋发向上。

以上文字、照片来源于网络,视频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官网和学习强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2011-2023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